24小时咨询热线:021-69918702
当前位置: > 综合科室 > 医院新闻 >
腹腔镜下子宫全切——嘉华医院又完成一例妇科微创手术!
作者:jhadmin时间:2021-11-22在线咨询
分享到:
导语
introduction
子宫全切手术 只有不断进取,开拓创新,继续造福广大患者,是上海嘉华医院妇科全体医护人员不懈的追求。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,微创手术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,而嘉华妇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成功实施...

 
    子宫全切手术

 
    只有不断进取,开拓创新,继续造福广大患者,是上海嘉华医院妇科全体医护人员不懈的追求。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,微创手术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,而嘉华妇科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成功实施,不仅标志着嘉华在微创手术方面精益求精,更为嘉定及周边地区的女性患者带来福音。

    
 
    
 
    
 
    手术中
 
    现年47岁的陈女士,已生育两名子女,月经不规律5年,经期延长1-2月不等;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4年,他院诊断为: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;患有子宫腺肌瘤三年,且腺肌瘤不断生长,在他院治疗数年无果。在曹培勇主任的带领下,经医院妇科团队认真分析讨论,考虑患者年龄偏大,无生育要求,腺肌瘤过大,且病程较长,建议其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。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后其同意行手术治疗,术前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,排除禁忌,于11月16日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除术。对于子宫切除手术患者,术前决策非常重要。能否采用腹腔镜手术,首先需要取决于主刀医生的手术能力。如果手术医生不具有开腹、阴式、复杂腹腔镜手术操作的经验和技巧,一味追求腹腔镜,此时微创也可能变成“巨创”。但曹培勇主任已深耕妇科微创手术数十年,积累丰富的手术经验,因此可驾驭手术。
 
    
 
    手术中
 
    术中,麻醉师、医生、护士通力协作,确保手术顺利进行。除却一些术前准备,术中基本可分为九大步骤:
 
    ① 切断子宫圆韧带;
 
    ② 从子宫圆韧带近子宫端的断端顺势打开阔韧带前后叶腹膜;;
 
    ③ 横向延长左右阔韧带前叶打开处即可顺势打开膀胱反折腹膜;
 
    ④ 下推膀胱 ;
 
    ⑤ 处理膀胱宫颈韧带并裸化血管,电凝子宫血管;
 
    ⑥ 离断子宫血管;
 
    ⑦ 离断主韧带;
 
    ⑧ 环切阴道或者先离断骶韧带;
 
    ⑨ 缝合阴道残端。
 
    经过团队的通力协作,手术进行的十分顺利,切口小、恢复快、视野更加清晰、探查范围广泛、出血少,对正常生理功能影响较小。该患者在手术后,安返病房,术后给予严格的管理,现术后恢复良好,家属和患者对曹主任、麻醉师、嘉华妇科团队竖起大拇指,称赞道:没想到嘉华的微创妇科手术已经发展的这么好了,手术做的很好,病人恢复的不错!谢谢嘉华医院!
 
    
 
    
 
    手术中
 
   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属于难度系数较大的妇科手术,对手术者的技术和器械的要求很高,而上海嘉华医院妇科团队能够成功实施此类微创手术。
 
    腔镜镜微创手术的优点主要是:
 
    1、借助摄像系统,手术野暴露更加清楚,手术操作对正常器官的损伤极小。
 
    2、病人痛苦小、恢复快,术后切口疼痛轻微,12-24小时病人即可下床活动和进食,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很少,切口不需拆线,一般术后5-7天就可以正常生活或工作。
 
    3、住院时间短,用药量少,医疗费用降低。
 
    4、腹壁上的切口疤痕不明显,不影响美观。
 
    5、由于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小,术后肠粘连、肠梗阻等并发症少。
 
    近年来,上海嘉华医院大力发展微创妇科,利用腹腔镜,宫腔镜,阴道镜等技术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,通过病人腹部3-5毫米的小孔,应用高科技电子成像系统,在显示屏上观察放大数十倍的病变组织,精确,快速的祛除病灶。同时,打造优质妇科团队,在设备更新、人才引进等方面不断精进,致力于为万千女性守护健康。
【温馨提示】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疾病的知识,请拨打免费健康热线:4008850806或在线咨询权威专家QQ:4826590。您会得到满意的治疗指导,在线预约就诊送优惠。您的健康,我们的责任,健康体魄,幸福生活!

在线咨询预约挂号

上一篇:紧急手术!“输卵管间质部妊娠”,危险的宫外孕!
下一篇:「孩」有梦想,「友」我守护——嘉华医院2021年度云南公益慈善行

24小时咨询热线:
021-69918702

患者服务Patient service

就医指南Medical guide

 
医院地址:
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450号
公交线路:
可乘坐公交2路,或乘嘉牛线、嘉朱线、嘉安线、嘉钱线等至西门站下即可。
医院地址:
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450号
声  明:
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。
沪ICP备11020357号-17  护卫执受字(2020)第00458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