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龄期妇女多见,幼女及绝经后妇女少见。
病原体
主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、大肠埃希菌、链球菌、肠球菌。性传播疾病病菌如淋病奈瑟菌、沙眼衣原体也成为常见病菌。
急性炎症发作时,病原体首先侵犯腺管,导致前庭大腺管炎,导管往往因肿胀或渗出物凝聚而阻塞,脓液不能外流而形成脓肿称为前庭大腺脓肿。
临床表现
炎症多为一侧。初起时局部肿胀、疼痛、灼热感,行走不便,有时会导致大小便困难。查体见局部皮肤红肿、发热、压痛明显,患侧前庭大腺开口处有时可见白色小点。脓肿形成后,可有波动感,脓肿直径可达3cm~6cm,疼痛加重,有时患者可有全身症状,腹股沟淋巴结肿大。脓肿压力增大时可自行破溃、引流,炎症自行消退。破孔小,引流不畅可反复发作。
治疗
治疗本病应当尽量查明其病原体的种类,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,如有脓肿形成可考虑手术切开排脓。如有其他合并症时,应注意改善全身状况。
● 一般治疗
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,并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,局部可给以冷敷。如发热可多补充液体。
● 抗炎治疗
根据病原菌的性质,选用适当的抗生素。可用核糖霉素1g每日一次肌肉注射,可同时加用0.2%甲硝唑250ml静脉滴注。
● 局部处理
如已形成脓肿,应立即切开引流并造口。切口应选择皮肤最薄处,在大阴唇内侧,作一弧形切口排脓。或在充分消毒外阴后,用较大号针头自粘膜侧刺入脓腔,吸出脓液,再注入核糖霉素0.5g,或青霉素20万u~40万u。
文章来源:医知半解
免责声明
1.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原创内容版权归妇产科网平台所有,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2.如文章内容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问题烦请告知,我们及时予以更正/删除。
3.凡向妇产科网投稿作者,投稿人务必保证稿件的原创性,如果稿件因抄袭、侵权等导致纠纷或法律后果,由投稿人本人负责,与妇产科网无关。
4.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用于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,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。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,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。
特此声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