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小时咨询热线:021-69918702
当前位置:首页 > 综合科室 > 口腔疾病 >
天天刷牙为啥还口臭?终于找到原因,预防其实很简单
作者:上海嘉华医院时间:2023-08-10在线咨询
分享到:
导语
introduction
在人与人的交往中,往往一些性格开朗、能说爱笑的人更受人喜爱。但是,在与朋友聊天或者重要场合时,最怕嘴巴里有异味的情况,会让场面变得很尴尬。严重的口臭常常带给人苦恼,影响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,甚至引起...
在人与人的交往中,往往一些性格开朗、能说爱笑的人更受人喜爱。但是,在与朋友聊天或者重要场合时,最怕嘴巴里有异味的情况,会让场面变得很尴尬。严重的口臭常常带给人苦恼,影响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,甚至引起心理障碍。
 
口臭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?
 
按照口臭的国际分类标准,可以分为真性口臭、假性口臭和口臭恐惧症。
 
1.真性口臭是指他人能感觉到来自口腔的异味。真性口臭可分为生理性口臭和病理性口臭。
 
生理性口臭主要是由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引起的短暂口臭,比如不勤刷牙致使食物残渣经细菌发酵、分解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气体,而产生口腔异味。
 
病理性口臭是指由机体疾病引起口腔异味,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,病理性口臭又分为口源性口臭和非口源性口臭,大部分是口源性口臭。
 
舌苔和牙周病是两个公认的主要引起口源性口臭的原因,其他疾病比如口腔感染、龋齿、牙龈炎等也可以引起。
 
舌背大面积的乳头状结构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定植,同时可堆积大量脱落细胞。口臭程度与舌苔厚度及面积均有一定关系。
 
牙周病患者往往合并有菌斑、牙石,易增加细菌繁殖、发酵,从而产生臭味。
 
非口源性口臭主要为其他系统性疾病引起如消化系统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通过口腔或者鼻腔散出异味。
 
胃食管反流症是导致非口源性口臭的一个主要原因,消化道内容物及消化液反流到食管,损伤食管黏膜,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繁殖产生臭味,引起口臭。口臭还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较大的关联,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产生氨和硫化氢导致口臭。
 
另外,鼻炎、支气管炎、支气管扩张或者其他的肺部感染也容易引起口臭。
 
2.假性口臭是指自觉有口腔异味但他人无法证明存在口臭。
 
3.口臭恐惧症是指通过治疗后,口臭症状已消失,但患者仍希望不断治疗。
 
还有哪些不良习惯会引起口臭?
 
1.口臭与吸烟之间呈显著相关,吸烟人群的口臭发生率高于非吸烟人群。
 
吸烟者牙石易于沉积、菌斑形成速度增高,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;吸烟时加剧了口腔内的厌氧环境,有利于口腔内厌氧菌的生长增加了挥发性臭气的产生。
 
2.酒精也与口臭有相关性。
 
摄入酒精时,乙醛或者其他气体部分经由口腔排出,同时酒精也会使口腔黏膜干燥,造成细菌滋生,引起口臭。
 
3.肥胖与口臭也有一定的相关性。
 
肥胖者容易合并胃食管返流、糖尿病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。胃食管返流是引起口臭的重要致病因素;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导致口腔干燥,厌氧菌更易繁殖,为口臭提供了一个促进因素。
 
口臭对身体有些影响?
 
增加口腔疾病的发生:虽然口臭在现代口腔医学中没有被列为是一种病症,但研究发现口臭会大幅增加口腔相关疾病。
 
增加胃肠道疾病的风险:溃疡性结肠炎、慢性胃炎、消化不良等,都可能伴有口臭,慢性胃病、胃食管反流的患者,口气常有酸臭味。
 
对心理造成影响:口臭对患者的心理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,一部分患者因为口臭与他人的正常交流产生障碍。口臭患者在人际关系敏感、抑郁、焦虑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。
 
如何预防口臭?
 
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口臭需要区别对待,不能统一用嚼口香糖解决。
 
对于病理性口臭,主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。
 
生理性口臭则要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和卫生习惯,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、忌烟酒等等。
 
在上述治疗基础上,一定要强调口腔卫生:
 
1.建议早晚刷牙、饭后漱口,从而减少食物残留物、细菌繁殖。
 
2.用牙线清除牙缝、牙根部的菌斑,牙垢。
 
3.定期洁牙,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,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洁牙一次。
 
4.适当使用漱口水。
 
5.多喝一些绿茶也可以减少口腔含硫气体,从而减少口臭。
【温馨提示】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疾病的知识,请拨打免费健康热线:021-69918702或在线咨询权威专家QQ:4826590。您会得到满意的治疗指导,在线预约就诊送优惠。您的健康,我们的责任,健康体魄,幸福生活!

在线咨询预约挂号

上一篇:这6个症状当心是牙齿老化!护牙除口臭的这些诀窍,每一条都很重要!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24小时咨询热线:
021-69918702

患者服务Patient service

就医指南Medical guide

 
医院地址:
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450号
公交线路:
可乘坐公交2路,或乘嘉牛线、嘉朱线、嘉安线、嘉钱线等至西门站下即可。
医院地址:
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450号
声  明:
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。
沪ICP备11020357号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