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,之所以称为玫瑰糠疹,是因为它的皮疹呈玫瑰红色,微微高出皮肤,有的含在皮内,大小不一,有的象小钮扣大小,有的象钱币大小,呈椭圆形,上面覆盖着一层糠状的薄皮,称为糠状鳞屑。
玫瑰糠疹好发于春秋两季,发病最初是在躯干部出现一个圆形淡红色斑,被称为"母斑"。母斑不断扩大,甚至可达鸡蛋大小,之后在躯干部陆续出现比较小的红斑,多时可蔓延至颈部及四肢近端,一般不发生在颜面部及小腿处。
皮疹分批出现,所以在病人身上可以同时看到玫瑰色、黄红色、黄褐色、淡褐色的皮疹。大多数人感觉不到明显症状,有的自觉发痒,痒感轻重不等。个别人有低烧、头痛、全身不适、咽喉痛、关节痛或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。
好发人群
1.好发于青年、中年人,少见于幼儿、老年人。
2.对砷剂、铋剂、金剂、有机汞、巴比妥酸盐、干扰素、异维A酸、酮替芬、甲硝唑、特比萘芬、卡托普利等药物过敏者。
3.群居人群。
4.皮肤科医生、耳鼻喉科医生。
5.患脂溢性皮炎、寻常性痤疮、头皮屑的病人及孕妇等。
诱发因素
感染与自身免疫:玫瑰糠疹母斑有时可出现在不久之前皮肤损伤部位,如较小的皮肤感染、外伤、虫咬、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后发疹,认为可能是病菌的入侵处,也疑为真菌、螺旋体、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及寄生虫感染引起过敏性反应。
药物过敏:许多药物可诱发玫瑰糠疹或玫瑰糠疹样疹,包括砷剂、铋剂、金剂、有机汞、巴比妥酸盐、干扰素、异维A酸、酮替芬、甲硝唑、特比萘芬、卡托普利、可乐定、奥美拉唑、羟氯喹、秋水仙碱、盐酸曲吡那敏、卡介苗、乙肝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等。
精神紧张:玫瑰糠疹与患者的个性、情感及紧张、烦恼、忧虑等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。
气候因素:春秋季节气候干燥也会诱发玫瑰糠疹的发生。
不良生活习惯: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导致玫瑰糠疹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因素,如吸烟、饮酒、熬夜、缺乏运动等。
治疗形式——内用药治疗,外用药治疗
根据皮损变化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洗剂、霜剂、喷雾剂,可迅速减轻症状,对皮肤干燥者可外用润肤剂。
物理治疗
用紫外线红斑量或亚红斑量分区交替照射,隔日1次,或急性炎症期过后用红斑量或亚红斑量的中波紫外线(UVB)照射治疗,能加速皮损的消退,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也有效。
中医治疗
以清热凉血、祛风止痒为治则,具体需要咨询中医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