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一“杀手”是什么?是各种疾病还是不良生活习惯?
是意外跌倒!
老年人由于全身机能减退,肌力减弱,行走时步态协调稳定性下降,对外在环境的变化无法及时做出反应,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跌倒。老人跌倒轻则骨折挫伤,重则脑出血昏迷甚至死亡。
一、为什么会发生跌倒?
1.疾病因素:患有贫血、体位性低血压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甲状腺疾病、心脏疾病、痴呆、脑血管疾病、关节病、肌无力、眼部疾病视力障碍等疾病;
2.药物因素:服用降压药物、降糖药物、利尿剂、抗癫痫药物、精神类药物(如抗抑郁药)等产生的不良反应;
3.环境因素:地面湿滑、裤腿过长、鞋底不防滑、地面异物绊倒、预防措施或警示标识不全等造成的意外跌倒。
二、如何预防跌倒?
1.环境干预:保证环境光线充足适宜,清除环境中易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障碍物、保持地面清洁干燥;在床头、走廊、楼梯、卫生间及开水间粘贴警醒标识,增加防滑垫及扶手;将经常使用的东西放在老年人伸手即可拿到的位置;坐椅、床边护栏、轮椅等定期检查;在晨晚间及进餐的时间段,加强对高风险老年人的重点关注。
2.生活指导:指导老年人穿防滑鞋,合身衣裤;告知老年人不宜在空腹和饱餐时沐浴;指导他们适当晒太阳,适当锻炼,适时正确使用辅助器具,如使用四角叉、手杖、轮椅等。
3.用药指导:对老年人服用的各种药物做好详细宣教,包括每次服药剂量、时间和方法,不良反应及服药注意事项,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跌倒。对服用降压、降糖、镇静催眠药等有潜在跌倒风险药物的老年人,需要密切关注其行动,做好预处理。
4.心理疏导:指导老人克服不愿麻烦别人或不服老的心理,有困难及时求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