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已到这种虫子出没高发期,如果外出露营或在草边乘凉一定要警惕!它被称为“飞行的硫酸”,会分泌一种pH值在1-2的毒液,沾到皮肤上可引起强烈灼伤、皮炎,出现红肿、水泡甚至溃烂,这种虫子就是“隐翅虫”。
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长得有点像蚂蚁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乍看像没有翅膀,故名“隐翅虫”,又称青腰虫、飞蚂蚁。大规模出现的时间是每年6月至9月,尤其雨季是它们的活跃期,一般会出现在潮湿的草地,晚上能看到它们围着灯光转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隐翅虫的生存环境复杂,在农田、林间、雨林、山地、河畔及海边均有分布,在某些哺乳动物的体表也有发现。隐翅虫为杂食性昆虫,大部分以肉食为主,靠捕食农林害虫为生;一部分为腐食性、粪食性的昆虫,可以促进自然界物质的循环;另外一些以菌菇、植物的果实以及花粉等为食物。少数的种类可引起皮肤炎症,隐翅虫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,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被隐翅虫叮咬后会出现水肿性的红斑,红斑上会有一些小的水疱或者是脓疱,同时会伴有剧烈的刺痛感。部分人可能会有一些瘙痒感,部分人可能会留下一些色素沉着,甚至极个别人还会有留下疤痕。
隐翅虫身体里能分泌pH值1-2的毒液,腐蚀性很强,被称为“飞行的硫酸”。
隐翅虫虫体各段均含毒素,呈强酸性。虫腹末端有肛门,会分泌毒液。如果用手直接拍死隐翅虫,皮肤一旦粘上,就会出现条索状、点状水肿性红斑,或者出现丘疹、水疱、脓疱甚至灼痛、瘙痒等症状。
隐翅虫夜间常围绕灯光飞行,停留于皮肤上的虫体被拍打或压碎后,其体内的强酸性毒液会导致发病。
隐翅虫皮炎是指皮肤接触隐翅虫体内毒液后所致的接触性皮炎,临床表现为接触毒液数小时到2天后,局部出现条状、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,其上密集丘疹、水疱或脓疱,可发生糜烂、结痂及表皮坏死,有瘙痒、灼痛和灼热感。
若发生于眼睑或外阴则明显肿胀,反应剧烈或范围较大者还会伴有发热、头晕、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。不及时治疗,严重的甚至会失明。
隐翅虫不咬人,人们患隐翅虫皮炎是因为皮肤接触到了隐翅虫体内的强酸性毒液。
关于预防
1.千万别用手拍
隐翅虫很少主动招惹人,绝大部分人被“攻击“,是因为直接上手一巴掌拍“爆浆”,或不小心压到它,碰到了它体内的强酸性毒液,才会导致皮肤“烂掉”。
2.不“摸黑”玩手机
要玩就开灯大大方方玩,但也要注意,灯光不要调太亮。
3.睡前留点心
很多时候,隐翅虫早已经在床上帮你“暖”好了床,所以睡前要多检查,以免压到。
4.定期“大扫除”
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,防止隐翅虫孳生。
5.家里装纱窗
隐翅虫具有趋光性,当房间有灯光时,虫子会试图进入房间,而纱窗和纱门可以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。
6.外出穿长袖
到公园、郊区、乡村这些地方,要穿好长袖长裤,还要随身携带驱蚊水、杀虫剂等。
关于治疗
1.由于隐翅虫的毒液是强酸性的,被叮咬后可用碱性的液体进行中和,如果在家中可以选择肥皂水或者是4%的小苏打水进行冲洗,然后尽快就医。同时要注意接触到毒液的地方不要再去碰身体其他部位。
2.不要去抓挠,以免引起伤口破溃感染。同时,为了加速痊愈、防止皮肤感染,应及时上医院就诊。
①红肿及水泡处可应用硼酸溶液湿敷;
②如瘙痒明显可应用抗组胺药物;
③红斑处且无破溃可应用止痒外用药膏;
④皮损处破溃可应用抗感染外用药膏。
(以上治疗方案均需在医生医嘱下执行)
声明:本文仅作健康科普,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,且不提供诊疗建议,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。如有相关疾病,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谨遵医嘱。
24小时咨询热线:
021-69918702
坐诊专家Disease area
患者服务Patient service
就医指南Medical guid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