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衰竭顾名思义就是肾脏功能的衰竭,可以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。
说到肾衰竭往往会谈到一个抽血检验指标:肌酐。肌酐是肌肉组织代谢的毒素,主要靠肾脏清除,伴随尿液排出体外,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肌酐水平大约在100μmoI/L左右。肾脏功能受损时,体内的肌酐不能及时清除,肌酐水平就会上升。当人体内的肌酐水平达到700-800μmoI/L左右时,就称为肾衰竭,也就是平常大家所说的尿毒症。这个时候患者就面临着需要做肾脏的替代治疗(腹膜透析、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)的风险。
疾病发展到肾衰竭的阶段是不是就一定不可以逆转呢?
这需要分两种情况来讲,如前文所说肾衰竭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。
急性肾衰竭:即平时的肾功能是好的,因受到某些因素(疾病、外伤、药物、辐射等)的影响,肾脏功能急速恶化而导致功能衰竭,如果能找出病因,进行针对性的治疗,大部分的患者肾功能都能够恢复。
慢性肾衰竭:即肾脏原本便有的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,经过日积月累使肾功能慢慢恶化最终导致肾脏功能衰竭,通俗的理解就是疾病导致肾脏组织纤维化,使肾脏原本的精细结构消失了。这个时候肾功能就没有办法恢复了,患者只能面临透析或者肾移植等替代治疗。
急性肾衰竭是有可能可以逆转的
总的来说,如果肾衰竭是急性的,经过规范的治疗是有可能可以达到肾功能逆转的目的。但如果肾衰竭是慢性的,那就只能面临肾脏的替代治疗。我们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,平常不注意体检,等出现了某些症状才到医院检查,一检查发现疾病已经发展到慢性肾衰竭的程度了,这意味着肾脏已经纤维化,在这种情况下医生能够采取的治疗手段已经非常少了。
定期体检不可忽视
因此,作为肾内科的医生我们特别强调一定要定期体检,不要让早期的肾脏病发展到慢性肾衰竭。只要定期体检查尿常规、肾功能和肾脏超声就能发现绝大部分的肾脏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