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癣(俗名“香港脚”、烂脚丫、脚气),系真菌感染引起。足癣在全世界广为流行,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普遍,尤其对于那些不注意卫生,肥胖者,糖尿病等患者,更容易患足癣。足癣往往是先单脚发生,主要累及足第三四趾间、足跖、足跟和足侧缘。
因病情发展或搔抓,可出现糜烂、渗液、化脓等情况。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,得个脚气很正常,不是啥大病。殊不知,一个简单的脚气有时也会导致较为严重后果,比如合并细菌感染,甚至继发丹毒、癣菌疹等。所以,大家要全面科学的认识脚气,认认真真地对待!
临床表现足癣,通常分为三种类型:
1.浸渍糜烂型: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。表皮脱落后露出鲜红色糜烂面,瘙痒剧烈,多发于第3、4、5趾缝间。常见于足部多汗者。
2.水疱鳞屑型:多发生在闷热的夏天,表现为趾间、足侧缘、足底出现米粒大小,深在性水疱,疏散或成群分布,疱壁较厚,泡液清澈,瘙痒剧烈。
3.角化过度型:这一型足癣往往时间较久,多伴有手癣,表现为足跖、足缘、足跟部皮肤增厚、粗糙、脱屑,瘙痒不明显,有皲裂时疼痛明显。
足癣的治疗
关于足癣的治疗,往往要针对不同的足癣类型来选择不同剂型的抗真菌药。如水疱鳞屑型应选择霜剂和喷雾剂(如特比萘芬霜或溶液等);浸渍糜烂型可给予粉剂(如酮康唑粉等);角化过度型可选择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(如足光散等)。同时,外用抗真菌药还要坚持2-4周,要规律用药,不能想起来就涂一涂。对于一些严重或顽固型的足癣,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。
足癣的预防
1.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及干燥,及时清洗,勤换袜子。
2.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开来使用,公共区域避免赤足行走及穿别人的鞋袜,以免相互传染。
3.平时不宜久穿运动鞋、胶鞋等不透气的鞋子。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干净棉球夹在趾间或选择分趾袜,以利于通气、吸汗。
4.足癣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,应避免搔抓,防止自身传染及继发感染。
相信大家对足癣有了初步的认识。一旦得了脚气,尽早到医院早诊断,早治疗,早痊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