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炎热,细菌滋生,上呼吸道感染成为常见疾病,导致很多小朋友感冒后不停地挠耳朵,哭闹着耳朵痛,甚至出现了发热、耳朵流脓这些症状。这种情况,很可能并发了中耳炎。
中耳炎怎么引起的?
1.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,由咽鼓管途径感染。感冒后咽部、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,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、肿胀,纤毛运动发生障碍,引起中耳炎。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等。
2.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,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,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,到达咽鼓管,引发中耳炎。
3.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,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。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,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,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。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,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。
4.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,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,且管腔较短,内径较宽,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。
如何判定孩子得了中耳炎?
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,多半是得了中耳炎:
1.耳朵出现不适时,可能会搔刮耳朵,同时可以看到患侧耳朵出现流脓,是幼儿最常见的化脓性中耳炎的表现。
2.幼儿并不能详细地说出耳痛或听力下降等临床症状,但监护者可以观察到患儿一侧出现外耳道脓性分泌物,因耳痛可能引起哭闹,当鼓室积脓较多时,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耳痛、哭闹等表现。
3.分泌性中耳炎还会影响听力,虽没有明确脓汁流出,但表现为患儿一侧听力下降,提示出现耳部疾病。
4.长期且频繁的睡觉打呼,反复出现脓鼻涕、鼻塞,或者清鼻涕,打喷嚏。
5.相比之前脾气暴躁,经常烦躁不安。
为什么孩子更易患中耳炎?
我们经常听到孩子感冒以后出现中耳炎,而很少听到成年人得中耳炎,这是为什么呢?
最最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儿的咽鼓管相比较成人的咽鼓管较短,宽而直,呈水平位置,外加小儿的自身抵抗力较差,极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或者吐奶、咳嗽或擤鼻用力过大导致咽鼓管粘膜充血肿胀,纤毛运动障碍,细菌很容易到达中耳,引发急性中耳炎。
如何预防中耳炎?
1.预防感冒
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基础,若不慎感冒应及时治疗,注意观察孩子有无耳痛、流脓表现。
2.注意耳部卫生和保持耳部干燥
3.戒除掏耳朵的习惯,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黏膜及鼓膜,引起炎症波及中耳。
4.洗头、洗澡防止水流入耳内,污水的浸泡加上耵聍的刺激,可能引发中耳炎,若原来鼓膜有穿孔者,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的复发。
5.擤鼻时两侧鼻子交替擤,不可用力同时擤。
6.母亲给婴幼儿哺乳时要取坐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