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,我国以冬春两季最多见,潜伏期通常为1-3天。流行性感冒的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严重,主要表现为高热、寒战、头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、全身肌肉酸痛等。上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明显,有少数患者可出现咳嗽、咽喉痛、鼻塞、打喷嚏、流鼻涕、声音嘶哑等。正常来说没有并发症的单纯性流感预后较好,如果出现各种合并症,如病毒性肺炎、继发性细菌性肺炎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休克等,预后较差,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。
为做好当前流感疫情防控工作,减少学校、幼托机构和养老院等重点场所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,专家提示:
1.及时接种流感疫苗
接种流感疫苗是使体内产生流感病毒抗体,这样接触流感病毒以后就不容易得流感。在流感高发期也可以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等进行预防。比如板蓝根颗粒、双黄连口服液、复方大青叶合剂等。研究数据表明:流感疫苗接种对儿童因流感住院总体保护效果53%,将健康儿童死于流感的风险显著降低了近2/3(65%);对于免疫力相对弱化的老年人,也可预防超40%的因流感发病而导致的就诊。
大家可关注各地预防接种门诊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布的接种信息,在供应流感疫苗后及时前往或预约进行接种,尤其是老年人、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、医务人员、儿童等高风险人群建议优先接种。
2.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
在流感流行季节,学校、幼托机构要加强流感的健康教育工作,倡导流感疫苗接种和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,切实落实晨午检、缺勤缺课登记、传染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。养老机构需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监测,一旦发现出现发热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尤其是高龄老人应及时送医治疗,去医院前减少与他人的接触。
3.做好流感预防措施
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人引起的疾病,流感病毒主要是人感染流感后,在其呼吸道会存在大量的病毒,病人通过咳嗽、打喷嚏把流感病毒散布到外界的环境中,人一旦接触就会造成感染,所以在预防流感的时候要注意几个情况,具体如下:
1)保持手卫生,如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,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、鼻或口。
2)流感流行期应该少去人群密集场所,避免和有咳嗽、打喷嚏症状的人密切接触,也可以通过戴口罩来防止接触流感病毒。
3)增强体质与膳食平衡。保持科学饮食起居,积极锻炼身体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每天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清新。
4)减少疾病传播机会。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多休息,多喝水;鼓励轻症居家自我监测,不带病上班、上课,接触家庭成员时佩戴口罩;一旦进行性加重,即前往医院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