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打鼾者或是打鼾严重的人往往都伴有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”,睡眠呼吸暂停会造成大脑、血液严重缺氧,形成低血氧症,而诱发高血压、脑心病、心率失常等疾病。胖人、咽喉部肌肉松弛的人和嗓子发炎的人最容易打鼾。
在中医方面讲,打呼噜的原因是肺气不宣、痰堵气道造成的,止鼾当从宣肺祛痰入手。但是如果为了不打鼾而去吃那些宣肺去痰的药物,未免多余了,常人也无法接受。艾灸疗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用艾灸疗法来调理缓解打鼾症状,需要对症以下四大穴位:阴陵泉穴、丰隆穴、中脘穴和天枢穴。
一、 阴陵泉穴
该穴在小腿内侧,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。
此穴是脾经五腧穴里的合穴,能调节脾脏功能。脾主运化,利水渗湿,湿生痰,所以阴陵泉有强身、祛痰作用。
二、丰隆穴
此穴在小腿前外侧,当外踝尖上8寸,条口外,距胫骨前缘2横指(中指)。
丰隆穴属于足阳明胃经,是胃经的络穴。脾主运化,脾虚则水湿不化,易聚集成痰。丰隆穴调和脾胃,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。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、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。
三、中脘穴
该穴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。
此养生穴位是腑的会穴,凡是脾胃失调、运化失常导致的疾病都可以用中脘治疗。肺脏病变的咳嗽、哮喘等以及脾虚引起的痰多等问题,用中脘都有极好的效果。中脘既能宣肺,又能祛痰,是治疗打鼾的理想穴位。
四、天枢穴
天枢穴在腹中部,脐中旁开2寸。
此穴属于胃经,又靠近胃部,所以它调理胃肠、补虚化湿的作用很好,湿生痰,天枢与中脘协同作用,能够增强治疗打鼾的功效。
以上穴位,每天每个穴位艾灸一次,每次每穴20分钟左右,每周休息一天。有见好转后,可以减少为一周3至4次,每次每穴20分钟左右。平时注意保暖并进行适量的运动。穴位的艾灸顺序应自上而下,自内而外,如果有时间,最后可艾灸足部涌泉穴,避免上火。如果没有可以艾灸的条件,每天按摩这四个穴位,也能起到更好的止鼾效果。
以上仅供参考,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