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”出自《黄帝内经·上古天真论》,其中的中医养生理念至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那今时之人,又该如何养生呢?
1.食饮有节
民以食为天,饮食养生。一是膳食全面,饮食要多样化,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,气味合而服之,以补益精气” ,各类食物要合理搭配;二是饮食有节,定时定量,五味调和,不偏食不挑食,避免过度饱食;三是因时择食,要根据季节气候特点,少食或不食反季节作物,不食隔夜、发霉的食物,少食腌制食品,根据自身体质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物;四是先食疗后药饵,尤其老年人,多有五脏衰弱,气血耗损,加之脾胃运化功能减退,先以饮食调养为妥当,而不是把药材,尤其是名贵药材如冬虫夏草、人参等大补之品当作养生之首选。
2.起居有常
一是作息规律,人应四时昼夜作息。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,避免熬夜;二是劳逸适度,动静结合,运动前需做好热身活动,运动强度以身体能耐受为度,做到量力而行,适可而止;三是科学睡眠,卧具适宜,睡姿正确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;四是衣着合体合时,适时增减衣物,尤其夏天勿贪凉露脐,当风露背,易感风邪;五是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,定时排便,保持二便通畅,勿过度用力或久坐于便器之上。
3.调畅情志
现代生活节奏快,压力大,急躁、焦虑、忧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往往成为健康乃至生命的隐形杀手。需学会自我调节,保持性格开朗乐观,情绪稳定,精神愉悦。不建议过分克制自身的情感,需要在合适的地方使用合适的方法宣泄自己的情绪,比如向信任的亲友倾诉、记日记、唱歌等方式宣泄不良情绪;或者寻找精神寄托,增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,如旅游徒步、听音乐、书法绘画、种花养鸟等。
总而言之,养生不是名贵食物及药物的堆砌。合理的作息、均衡的膳食、稳定的情绪才是最简单朴素、最有效的养生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