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慢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,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和(或)粪便干燥难解,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。主要包括:大便量少、太硬,排出困难;排便困难合并一些特殊的症状群,如长期用力排便、直肠处有坠胀感、排便不完全或依靠手法帮助排便;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2~3次。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,且发病率随增年龄增大而明显增加。
最近有研究报道,约1/3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或焦虑症状。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,便秘更有可能是一个致命的危险因素,诱发脑出血、心绞痛、心律失常、心肌梗死 、心脏室壁瘤破裂等。
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便秘
1.生理原因:老年人因其消化系统功能减退,胃肠蠕动减慢,再加上反应迟钝,便意淡漠,是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。
2.饮食习惯:老年人常因牙齿松动或脱落,导致食物摄入量过少、过于精细,摄入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较少,以及饮水过少,致使肠腔内残渣体积缩小,在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而干硬变结。
3.不良习惯:老年人因腿脚不便,不喜欢活动,有时出现便意也会刻意忍耐,不愿意立即排便。这就使直肠逐渐失去对粪便压力刺激的正常敏感性,久而久之,排便反射就会渐渐消失,导致便秘。
4.心理因素:睡眠不足、环境改变、精神抑郁等因素,也可使排便神经反射功能紊乱。有的人对大便过分专注,认为每天必有一次大便,否则就焦虑不安,精神过度紧张,造成肠功能失调。
5.疾病、药物因素:老年人常多病共存,需服用多种药物治疗,比如经常服用某些抗生素,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;长期服用可乐定、碳酸钙、氢氧化铝、阿托品等,以及其他抗胆碱药、抗抑郁药等,也会抑制肠蠕动,使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而造成便秘。
预防老年慢性便秘要会这些
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大家进食的食物越来越精细,如果不注意饮食和保持运动量,就很容易造成便秘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要学会这些:
① 要会吃: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的摄入。老年人咀嚼功能减退,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往往口感较差,那么可以通过细切、粉碎、调味等制作成细软可口的食物;平时可以多吃鲜嫩的蔬菜瓜果。
② 要会喝: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。老年人应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,不要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,每天的饮水量以1500~1700ml 为宜,每次50~100ml,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。
③ 要会动:生命在于运动,要保证合理的运动。散步、拳操等形式不限,以安全(不跌倒)、不感觉劳累为原则。避免久坐,对卧床患者,即便是坐起、站立或能在床边走动,对排便都是有益的。
④ 要会排: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。建议患者在早晨起床后或饭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;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,排便困难时可采取蹲位,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。
⑤ 要会查: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、粪常规和隐血试验,如果有严重慢性便秘症状应进一步进行肠镜、血生化、甲状腺功能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,明确便秘是否为器质性疾病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