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、粪便干硬或排便困难。排便次数减少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;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、排出困难、有排便不尽感、排便费时以及需要手法辅助排便,往往伴有腹痛、腹胀、头晕和便血等症状。
出现便秘的原因
1.饮食因素。例如饮食太精细、进食量少、果蔬摄入不足等。如果食物消化完后几乎没有残渣,结肠内不能形成足够体积的粪便,就难以每天产生便意。
2.排便习惯。有些人有便意时会刻意憋回去,长期这样会导致便意消退,造成功能性便秘。还有一些人在排便时玩手机、看报纸等,这也是不良的排便习惯。
3.运动过少。运动过少,会导致结肠蠕动减少,影响排便。另外,如果水分补充不足,肠道会吸收更多粪便中的水分,出现大便干硬问题。
4.肠道病变。炎症性肠病、肿瘤、疝、直肠脱垂等病变,会导致功能性出口梗阻,引发排便障碍。
5.药物因素。长期服用泻药,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。
慢性便秘的分级
1.轻度便秘:病程<6个月; 病程虽>6个月,但排粪困难的相关症状较轻,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不大;保守治疗有效;轻度便秘分两型:①轻度I型②轻度II型。
2.中度便秘:轻度便秘I型经以上各种治疗无效或疗效很差者。病程>6个月;病程虽<6个月,但排粪障碍的相关症状较重,患者自觉特别痛苦,精神心理专业评估无精神异常者;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很差,痛苦大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
3.重度便秘:符合中度便秘诊断标准,伴有精神心理障碍者,可以由轻度II型转变而来,或者由中度转变而来。根据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又分为A期和B期。
缓解便秘的正确方法
1.改善如厕习惯。尽量在早餐后如厕,因为这一时段结肠推进动作较为活跃,易于排便,形成排便生物钟反馈;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,不要看报、看书来打发时间。在排便时,便秘者如果是蹲便,将比坐马桶更有利于身体形成最佳的排便角度。坐在马桶上方便时,可以在双脚下垫个东西,把双脚垫高,也有利于促进排便。
2.多吃蔬菜杂粮。多吃杂粮(燕麦、玉米)、蔬菜(芹菜、韭菜),以及润畅通便的食物(蜂蜜、芝麻、核桃仁、酸奶)。便秘一族平时还应少喝浓茶、咖啡。
3.加强锻炼。有的人便秘完全是因为总是一动不动,缺乏锻炼。所以如果出现了便秘,一定要积极的动起来,通过锻炼可以让你肠道蠕动速度加快,能够加速排便,防止便秘。
4.保持规律生活。规律生活不仅仅要睡眠有规律,饮食有规律,还需要排便有规律。每天需要定时排便,没有大便也需要去蹲一蹲,可能就会蹲出大便来,这样对身体非常有好处。
5.喝足够的水。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,此时体内已处于缺水状态,而严重的缺水会加重便秘。专家建议,最好少量多次地喝水,喝水次数越多越好。